- 神择意 LV.工兵
- 2023/2/13 6:29:50
伴随着浓浓年味,寒意渐消、春意渐起,眨眼间,寒假结束了,天气严寒抵挡不住南航人的热情,坚守在各自岗位上,不畏严寒、不辞辛苦,用行动助力学校加速发展。
争创一流,以实干谋发展
2月6日,全体校领导在分会场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党的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郑永安作为唯一部属高校代表作交流发言。
开学前,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到将军路校区检查指导开学准备工作,代表学校党委和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看望了部分师生代表,并通过他们向全体师生致以新学期的问候和祝福。
除夕,校长单忠德等校领导到明故宫校区和将军路校区看望慰问春节期间在校师生员工,并视频连线师生代表,代表郑永安书记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大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节日祝福。
寒假期间,校长单忠德院士带队赴上海调研交流,分别与中国商飞、中国船舶、中国电气装备就进一步强化双方战略合作关系进行充分交流并达成一系列共识,并走访上海校友会,向校友们对母校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上海校友会不断增强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营造好“母校成就校友、校友助力母校,共同报效祖国”的校友工作新生态。
发展规划处牵头顺利完成“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项目的财务决算审计工作,为后续项目验收打下坚实基础,有效助推学科服务国防能力的提升。人事处/高级人才办联合科研院、各学院于春节前开展了2023年度海外优青&特色专项申报政策宣讲会,面向全球发出海外引才的诚挚邀请,并为有意依托我校申报的青年才俊进行了全面的政策解读和申报辅导。教务处围绕本科教学“提质创优”主题,多次组织召开跨部门工作研讨会,研究谋划今年及今后本科教学建设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初步拟定了新一轮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改革新举措。科研院先后3次召开重大平台研讨推进会,持续推进国家级平台的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及政产学研合作活动,20人次赴北京等地进行调研,有序推动各类项目以及科技成果奖的谋划申报工作,春节期间组织老师进行指南查阅和申报;为教师办理各类科研业务1000余项,合力推动学校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国资处积极推进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实施,加速推进明故宫校区东门重建等李府街拓宽项目的施工,并对学生公寓用于洗浴的部分老旧低效空气源热泵主机进行了更换,有效改善了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条件。基建处有序推进两校区在建项目假期施工部署,全面排查、闭环整改潜在安全隐患,确保寒假期间工地现场安全稳定。艺术中心改造项目完成政府消防验收,B17学生公寓改造工程完成现场施工并通过项目质监验收。对接协调地方政府部门,推动将军路校区信息类交叉学科实验楼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南京市市长陈之常到我校国际创新港调研,现场察看科研与成果转化情况。国际创新港建设管理办公室会同六合区相关部门,确定一期地块开工时序,工程设备已有序进驻一期418亩土地建设现场,持续跟进科教用地剩余地块的规划报批准备工作,加速推进国际创新港建设规划。将军路校区管委会/江北新区国际校区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完成江北新区国际校区二期150亩用地征前报批工作,持续推进江北新区国际校区总体规划方案报批工作;推进将军路校区文化与环境建设,完成艺术中心演绎剧场相关设备安装及改造出新工作,推进南部通道文化墙建设项目。天目湖校区南区总体规划方案完成两轮修改,北区学院楼组团及体育馆游泳馆项目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图书馆项目完成地下室施工,教师公寓与培训中心项目完成招标并启动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图书馆继续推进全生命周期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开展绿色能源航空器的专利分析工作,加快推进系列分析报告。完成多份评价分析报告,助力学校重点学科和交叉学科布局和校园建设发展规划。将军路校区图书馆启动三航阅览室和智慧阅读空间改造,更换LED节能灯具,购置阅览室桌椅、书架,为全校师生创造更好的阅读与学习环境。校医院启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平台系统,实现学校师生凭医保卡即可在校内、校外医疗机构方便就诊。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合作工作,与多家三级医院主动对接,带动校医院整体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为师生开通对外转诊绿色通道,满足师生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扎根岗位,以深耕求突破
研究生院/研工部组织了“十四五”研究生教育工作和学校研究生教育会议专题研讨,开展了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试卷的复核工作,共有71门专业科目,试卷总数12938份,完成了相关考务组织工作。关心关爱假期留校的数百名研究生。学生处倡导全体辅导员围绕“四个一”,加强自身能力提升,持续汇聚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开展促就业“暖心行动”,针对性举办“考研学生专场”和“寒假专场”网络招聘会,参会企业963家,提供岗位需求23372个。校团委组织300余支学生团队、3000余名学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南航青年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装备工程部组织接受了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扩大范围现场审核,学校申请新增的认证方向全部获得了专家组“推荐注册”评价结论,显著提升对应学科方向上承担国防项目的资质保障能力。装备工程部会同LZ代表室陪同局领导赴外场视察了飞行试验情况,并慰问了无人机研究院外场试验队。
国际合作处与海外高校探讨2023年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并做好合作办学项目疫情后首批学生出国留学行前教育,组织我校7个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参加绩效考核评估,做好66个科技部外国专家项目和引智平台的年度总结工作。我校首次参与2023年内地普通高校联合招收澳门保送生考试。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主办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江苏省赛启动大会,并完成我校教师参赛等相关工作。围绕教育部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开展多次工作研讨会,拟订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深入评估指标研究,细化专业自评估工作流程,着手教师优秀教学案例汇编,调研国内外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教学质量保障大学生主题创新区和微平台建设。无人机研究院抢抓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型号任务:试验试飞团队、长空靶机团队、FX70境外保障团队、新研靶机团队坚守岗位,远赴国内各地及非洲某地,开展验证飞行、改型研制、产品调试与飞行保障等工作。做好江苏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审核及低空智联网项目验收等。公共实验教学部各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重塑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及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不断推进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开发设计了一款完全对标虚仿课程知识点的无人机实验验证平台。
航空学院假期举办人才政策学习交流会,重点解读国家和学校各层次人才计划的规划和申报要求;同时积极有序做好2023年人才、基金项目申报工作。返乡后的航空学子纷纷投身“启航行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向中学生宣传南航特色,展现南航文化,展示南航优秀学子风采。能源与动力学院谭慧俊教授团队师生坚持科研不掉线,努力克服困难,按照原定计划推进所承担的某基础加强重点项目、某国防重点课题等国家重点项目。假期完成了可变形XX进气道原理演示验证、XX可调进气道多个项目的风洞试验,突破了柔性可控变形进气道等关键技术。自动化学院申报的“无人系统控制与安全”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复。这是学院首次获批留基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团队启动试卷复查行动,动员任课教师将近1学年的全部试卷统一自查自纠;立足发展新阶段,组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机电学院智能医工检测团队围绕医工结合研究方向,深入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开展学术交流,团队自研样机“胸阻抗断层成像仪”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临床实验,首次动态实时采集了奥密克戎新冠患者的肺功能图像。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彭生杰教授课题组以《强界面相互作用促进大电流密度下的甲醇升级耦合制氢》为题,在国际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发表文章。学院有组织科研,多措并举指导教师申报2023年国家自然基金、LJ基础研究、173重点项目以及航空基金等项目。民航学院加速推进院史编撰工作,聚力向学院30周年院庆献礼。面向学院青年学子开展系列技能及业务培训,包括举办青马工程培训班专题培训基础团务知识、举办科创训练营专题培训“互联网+”赛事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举办“一起云支教”社会实践动员及培训。
数学学院数学建模指导团队寒假期间召开2023年数学建模工作研讨会,就近年来数模工作的简要情况、赛前选拔机制、赛前培训方式、提升数学建模主题创新区等议题进行充分交流与讨论。对校内参加202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近500名学生开展线上集中培训。经济与管理学院邀请校外同行专家对某人才工程项目申报材料进行预评审,专家们逐一听取四位申报人的汇报,帮助申报人精心打磨申报材料。先后两轮在线举办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辅导会,认真打磨项目申报书,旨在提高课题申报命中率。建立“经管云书斋”线上自习室,旨在帮助同学们合理安排假期学习时间。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持续推动“公共安全与治理新文科智能综合实验中心”建设,春节前完成了主体施工建设。积极挖掘合作资源、拓宽发展渠道,与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成立院友联系工作小组,深入对话历届优秀院友,持续加强院友与母院之间的紧密联系。艺术学院多位老师为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学生进行集中指导,组织了多场线上线下作品指导会。音乐系邱爱金老师在学校前期选拔中脱颖而出,积极备赛江苏省教学创新大赛。召开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会,建立2023年度模块化的工作计划。外国语学院积极动员组织了15%的教师开展了寒假线上研修活动,研修主要包含教师直播教学安全培训,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优秀教师典型的示范引领, 对教师的关心关爱,教师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等方面。航天学院召开会议,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的航天学院任务目标,集体研讨了学院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工作,议题涵盖全面从严治党、教学、科研、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联合溧阳市人民政府、中科曙光南京研究院等产业单位全力申报并顺利获批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寒假集体备课会,探讨交流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发展。学院教师在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及各级各类期刊撰稿发文,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处、高淳淳熙街道等单位全面、系统、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学院对离退休教师进行了慰问,通过多方渠道采购防疫物资和药品,发放到离退休教师和急需师生手中。长空学院开展“六个一”主题教育活动,组建39支社会实践团队返家乡、返母校。持续开展“三自”行动,举办线上直播自习室、导学长空、知新课堂、寒假自律打卡、寒假学术基础训练营等形式多样的促学活动,基本覆盖全院学生。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假期召开智慧实验室建设方案论证会,来自多所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我校国资处、学院领导共同参会;充分论证了学院智慧实验室建设准备情况,认真听取了相关专家评审意见,为学院智慧实验室进一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院大学物理教学创新团队以参加第三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契机,打磨教学创新报告,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不断探索教学创新方法,夯实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国际教育学院为2023年寒假和春季学期中外留学生学生返校做学业保障工作,及时有效提供中英文双语成绩单、学历学位证书申领、翻译等服务,详细梳理线上线下学习成绩记录近3000条,制作中英双语的学业指南等;组织召开我校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行前教育线上活动。
守土尽责,以服务护平安
保卫处校卫队员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安全。寒假期间认真站好每一班岗,让留校师生和广大教职工在平安、祥和的氛围中,度过兔年新春。校工会通过上门探望和发放慰问品、慰问金、送“福”等多种形式,慰问了劳模先进、困难职工、一线员工等300多人;组织了2023年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推荐申报工作;在西苑教工活动中心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相关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学校领导分别以电话、微信、走访等多种方式慰问了退休老领导、省部级及以上劳模、离休干部、老教授代表等老同志。离退休党工委、离退休处组织慰问了350余名当年患有重大疾病、长期生病住院和有特殊困难的老党员、高龄老同志。
信息化处在寒假期间持续保障网络和信息化服务工作,有序安排网络与信息化业务值班值守,保障各个系统及时运维。共接待用户报障和咨询694次,及时组织排障和上门维修56次。利用寒假期间进行了校园网出口核心网络设备升级和核心数据库软硬件检修升级。体育部联合航宇物业,妥善安排体育场馆保障服务,寒假期间开放体育中心和体育馆等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活动场馆。校医院提前做好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的储备工作,确保师生用药安全。同时,医院多渠道抢购储备消毒用品、抗原检测试剂、指脉氧仪和制氧机等防疫物资,确保在疫情流行高峰期间和应急情况下守护校园健康。后勤集团将军路校区三食堂、明故宫校区一食堂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服务不打烊。公寓员工持续接待因特殊原因返校学生。车辆运输中心驾驶员坚守一线,确保交通班车寒假期间平稳安全运行。两校区快递超市假期累计派12000件,揽件800件。水电中心对两校区所有的变压器进行“体检”“把脉”,确保线路设备健康运行,正常供电。幼教中心围绕“江苏省优质园”复审检查工作,全力保障复审工作按照验收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天目湖校区服务中心对供电系统及生活水箱进行维护,对户外运动场地进行集中清洗。分析测试中心坚持每日对各实验室的设备运行安全、水电气使用安全管理等进行逐项检查,同时组织设备负责人开展各项技术参数测试,仔细记录测试结果,确保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性能满足预期要求,为设备技术验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航宇公司员工始终坚守一线,安排人员值班,持续做好消杀保洁工作,确保楼宇安全稳定干净整洁。组织员工加强楼宇巡视和室内外防寒保暖举措,对相关区域和设备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春节期间安全。